运费暴涨 320%!2025 货代行业迎 "震荡期",多式联运成避险核心武器
餐饮信息网 2025-11-02

2025 年的全球货代市场,正被一场 "不确定性风暴" 笼罩。区域冲突多点爆发改写着运输版图,红海局势引发的连锁反应让亚欧航线海运成本飙升 320%!而这样的 "黑天鹅" 事件已从意外变成常态。

与此同时,行业却迎来规模扩张与风险加剧的双重考验 —— 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1.2 万亿元,但地缘波动、成本失控、时效断裂等风险正成为企业生存的 "隐形陷阱"。在这场 "抗压求生" 的竞赛中,货代企业如何破局?多式联运正从应急方案升级为构建韧性供应链的核心战略。

PART.01

行业震荡期:三重风险笼罩货代企业生存空间

当前货代行业的风险早已超越单一运输环节,形成贯穿全链路的系统性挑战,主要集中在三个维度:

1. 地缘与市场的 "双重冲击"

全球贸易版图的重构让运输通道变得异常脆弱。红海危机并非个例,区域冲突的扩散导致传统海运航线频繁受阻,叠加国际油价波动、贸易政策调整等因素,运输成本陷入 "不可预测性暴涨" 周期。更严峻的是,单一通道依赖度居高不下 —— 我国货代企业海运业务占比仍达 38.7%,一旦关键航线中断,企业往往面临 "无货可运" 的绝境。

2. 客户需求的 "刚性升级"

供应链的稳定性已成为企业选择货代的核心标准。数据显示,超 60% 消费者会因配送延迟取消订单,这倒逼货主要求物流服务实现 "时效可承诺、异常可预警"。从跨境电商的 "补货时效窗" 到汽车零部件的 "零库存供应",传统 "一价全包" 的货代服务已无法满足动态需求,服务灵活性不足的企业正在被市场淘汰。

3. 合规与成本的 "双向挤压"

全球监管政策的密集调整让货代企业面临更高合规成本,碳关税、数据本地化等新政的落地增加了跨境运输的操作复杂度。同时,传统模式下的空驶率高、库存周转慢等问题,进一步推高运营成本,在运费波动加剧的背景下,企业利润空间持续被压缩。

PART.02

避险破局:多式联运构建供应链 "免疫系统"

面对多重风险,单纯的 "被动应对" 已无济于事。货代企业亟需从 "运输执行者" 转型为 "供应链风险管理者",而多式联运正是实现这一转型的关键抓手。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 "资源整合 + 路径多元",将供应链的 "单点风险" 转化为 "系统韧性"。

1. 路径多元化:破解 "通道依赖症"

多式联运的本质是构建 "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" 的运输网络。当中欧航线海运成本暴涨时,中欧班列通过 "铁路 + 陆运" 的替代方案,不仅将运输时效缩短 11 天,运费涨幅还控制在 18% 以内。这种动态切换能力,正是抵御地缘风险的核心优势 —— 当某一通道受阻时,可迅速激活备用路径,确保服务连续性。

2. 成本与时效的 "最优平衡"

相比单一运输方式,多式联运通过智能组合实现 "降本增效" 的双重目标。数据显示,合理的联运方案可使综合成本降低 20%-50%,时效提升 30%-60%。例如东莞至德国的货物,从纯海运的 18 天缩短至海铁联运的 12 天,而中欧线 "海运 + 铁路" 的成本比全空运节省 70%,完美平衡了货主对成本和时效的双重诉求。

3. 全链路管控:化解 "信息盲区"

成熟的多式联运体系离不开技术赋能的全链路可视化。通过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,可实现船舶定位、清关进度、温度数据等信息的实时同步,当系统检测到港口拥堵超 48 小时,能自动触发备用港口分流方案。这种 "提前预警、主动干预" 的能力,从根源上减少了延误风险。

PART.03

安太克实践:多式联运如何落地为避险能力?

作为深耕全球物流网络的企业,安太克供应链早已将多式联运融入服务基因,依托 "全品类资源 + 全球化布局",构建起可应对复杂风险的物流体系。

1. 全球网络打底:联运路径 "多点可选"

安太克以深圳为总部,在广州、上海、西安、厦门、香港等物流枢纽设立分公司,海外则布局莫斯科、汉堡、曼谷等关键节点,形成覆盖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网络。这种布局让多式联运具备了落地基础 —— 当中东航线海运受阻时,可通过西安分公司对接中欧班列,激活 "铁路 + 欧洲公路" 的联运通道;针对东南亚市场,则能灵活组合 "中港车 + 海运 + 内河运输" 路径,避开马六甲拥堵的同时节省 35% 内陆运输成本。

2. 全品类资源支撑:不同场景 "精准适配"

依托与 COSCO、MSC 等知名船东的深度合作,安太克在海运资源上具备现舱保舱优势,同时深耕中欧班列、中港车等陆运资源,形成 "海陆空铁" 全覆盖的资源矩阵。针对不同客户需求,可提供定制化联运方案:对时效性强的电子产品,采用 "空运头程 + 海外仓 + 本地快递";对大宗商品,设计 "散货船 + 铁路专列 + 短驳卡车" 门到门服务;对跨境电商补货,则通过 "海运 + 铁路" 组合将成本降至纯空运的 30% 左右。

3. 风险前置管控:从 "被动响应" 到 "主动防御"

安太克的多式联运服务早已超越 "路径组合" 层面,延伸至全链路风险管控。通过实时监控全球港口拥堵指数、航线安全动态,提前 72 小时预判风险并启动备用方案。例如在红海危机升级初期,便迅速为亚欧线客户切换 "中欧班列 + 欧洲陆运" 方案,不仅规避了海运成本上,还通过稳定时效赢得客户信任。这种 "预警 - 切换 - 兜底" 的闭环服务,正是多式联运避险价值的核心体现。

结语

韧性时代,货代企业的生存法则

当 "黑天鹅" 成为常态,供应链的韧性已取代单纯的 "降本增效",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壁垒。2025 年的货代行业,那些依赖单一通道、缺乏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,而以多式联运为核心、以全球网络为支撑、以技术赋能为抓手的企业,正在构建抵御风险的 "免疫系统"。

在这场行业重构中,多式联运早已不是可选的 "加分项",而是必备的 "生存项"。对于货代企业而言,唯有打破运输方式的边界、整合全球资源、前置风险管控,才能在不确定性中捕捉机遇,从 "物流服务商" 升级为客户信赖的 "供应链伙伴"。

(文章来源于公众号:安太克供应链管理

分享到
相关文章
扫码联系主编